德国《商报》网站 7 月 14 日刊发题为《欧洲会拥有核武器吗?三种可能性》的文章元富证券,作者是德国马歇尔基金会安全专家克劳迪娅 · 马约尔。全文摘编如下:
核武辩论正在欧洲卷土重来。俄乌冲突向欧洲人证明:核威慑是有效的。它既保护了北约(俄方始终避免升级与北约的军事对抗),实际上也保护了俄罗斯,因为西方国家因担心局势升级而在援乌问题上非常谨慎。
正因核威慑作为"生命保险"的重要性提升,在美国向欧洲提供核保护的问题上,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破坏性政策更令欧洲人不安。他常将欧洲视为麻烦制造者而非需要保护的盟友。
迄今为止,华盛顿方面的表态是:欧洲应当在常规防御方面承担更多责任,但(美国提供的)核威慑保护伞仍将保留。然而许多欧洲国家难以对此完全信赖,关于"欧洲是否需要发展自主核武器"的古老辩论再度升温。
目前存在三种方案:各国独立发展核能力;建立拥有自主核威慑力的欧洲超级大国;以欧洲核国家法国和英国为中心构建新(核共享)模式。但所有方案都可能引发不稳定元富证券,实施起来复杂且成本极高。
各国单独发展核武器在技术层面上固然可行,但无论美国还是俄罗斯,都不可能允许欧洲国家自行研制核武器。更何况如果多个欧洲国家各自建立核武库,将破坏《不扩散核武器条约》等国际规范,导致国际局势动荡。
届时,全球其他国家很可能也会寻求获取核武器。其结果将是:欧洲陷入核武化的不稳定状态,世界上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数量增加,而整体安全水平下降。
第二种方案的前提是欧洲各国实现高度一体化,形成"欧洲合众国"后再共同拥有核武器。但现实情况是,它们甚至无法达成统一的税收政策。更何况像奥地利这样的国家坚决反对核武器。因此元富证券这一方案似乎不切实际。
因此,所有人将目光投向了法国和英国。但这两国的核威慑体系本就不是为北约设计的,而是旨在维护本国利益——两国默认美国会保护欧洲其他国家。不过法国长期以来一直强调,其核心利益具有欧洲维度。
自 2020 年起,巴黎就开始与欧洲伙伴商讨法国在欧洲核威慑体系中的角色。法国总统马克龙提出了多项建议,包括在境外部署法国核武器等可能的方式。但他同时也划下了红线:巴黎不会为其他国家的安全买单,法国的国防实力不应因此被削弱,而且法国将保留核武器使用的最终决策权。
事实上,法国并不谋求取代美国的角色,其有限的核武库规模也无法提供与美国同等级别的保护:法国的核力量并非为"延伸威慑"而设计,也缺乏常规和核武器系统(如战术核武器)。从战略构想来看,巴黎的目标是确立一种全新、独特的欧洲威慑模式,由欧洲各国共同研发,各国以其核武器或常规武器能力作出贡献。例如伙伴国可参与法国的核演习,以此显示欧洲团结与共同利益。
由此可见,美国的角色绝非轻易可以被替代。现有方案要么不切实际(欧洲合众国),要么风险巨大(自主拥核),要么面临严峻挑战(新型欧洲模式)。可以明确的是:当前要务并非取代美国,而是为美国可能缩减的核保护伞提供补充。而这种补充或许能成为全新、独特的欧洲威慑体系的雏形。
欧洲必须把握好平衡——既要避免陷入"威慑真空"而无力抵御俄罗斯的侵略,又不能给华盛顿留下"欧洲不再需要美国保护"的印象。
微信审核 | 陈鹏
内容编审 | 宫若涵 马凯煜
微信编辑 | 郭庆娜 董磊元富证券
金鼎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